32岁,他担任初级中学校长。
7年校长,他唯一一次请假——且是病假;7年校长,他开拓创新,连续举办了7届洋芋节。
他曾连续21天中午,坚持召开班级管理反馈会。高考前50天,他开启了“5+2”“白+黑”工作模式,不曾休息过一天……
他率先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,不再按惯有的“论资排辈”发放绩效工资,而是将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考核分配。他的个人津贴,也作为绩效考核金发放……
“教育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,我不甘于墨守成规。”他说。他就是六盘水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助理蔡阳。
“如果二十三中每一个人都像蔡阳一样工作,二十三中的发展将会更加灿烂辉煌。”经常有老师和校领导这样评价他。
善抓管理:因地制宜率先垂范
2014年8月,蔡阳到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工作,担任该校第一届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。
此时,刚创建的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在艰难中起步。面对这一境况,如何管理、教育好学生?如何带出一批好的年级主任、班主任,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人才?“如果这两方面工作做不好,谈教育教学质量是空中楼阁。”蔡阳思考。
对于教育教学管理,蔡阳是有丰富经验的。他说:“抓学生管理,要有正确的育人观,要包容、爱护学生,建立学生规范的操行,建立反馈教育模式。”譬如,发现500名学生中有一人违纪,在第二天的课间操集会上,老师用生动、形象、客观的语言点评,以此教育、启发学生,从而达到以点击面的教育目的。
蔡阳刚到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工作,正值该校第一届新生入学,连续21天中午,他坚持召开班级管理反馈会,及时引导班主任对班级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、有效的处理,让学生尽快适应班级管理,也让班主任尽快胜任班级管理工作。
老师要以身作则,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,才能带好学生。蔡阳不是纸上谈兵之人。2016年冬季的一天,蔡阳作为嘉宾老师受邀参加学生活动,天气特别寒冷,他陪同学生坐到最后。“老师就得做学生的榜样,要让学生心悦诚服。”
蔡阳坚持每天敦促学生早读、每天巡查学生晚自习、每天巡查学生就餐纪律。
2017年高考前50天,蔡阳开启了“5+2”“白+黑”工作模式,不曾休息过一天,每天晚自习后,还要巡查学校一遍,确保学生安全后才回家。
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通过带好班主任的管理方式,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,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。
2017年,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,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大大超过了预定指标。预定一本二本上线数为50人,实际上线数为148人,翻了近三番。
短短5年的时间,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已经崛起,已有学生考入北京大学。目前,该校正在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。
以身作则:从自身小事做起
1998年,蔡阳从六盘水师专物理教育专业毕业,分配到水城县陡箐乡陡箐中学工作。
7年之后的2005年,是国家“两基”(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)验收的关键之年。“两基”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。蔡阳被抽调到陡箐乡“两基办”工作。
2006年初,蔡阳被借用到陡箐乡党政办工作。大约一年半后,蔡阳调任董地乡董地中学校长,一干就是7年。
7年校长,对于蔡阳来说,是以身作则的7年,是身先士卒的7年,是探索思考的7年;7年校长,蔡阳有太多的不容易,用他的话说,“压力比较大,需要学习的太多。”
蔡阳担任董地中学校长时才32岁。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蔡阳以身作则,高标准要求自己,奋发进取,用实际行动带领老师们学习进步。鉴此,他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。
蔡阳当时住在六盘水市旧城区场坝。每天清晨6点左右,赶到茶叶林中巴车站,乘坐水城到纳雍的第一班中巴车。车外,泥巴路上黄烟滚滚;车内,油味熏鼻,颠簸起伏。即便如此,作为校长的他,每天几乎是第一个到学校的人,也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人。
蔡阳赶到学校后,首先是到教师办公室(当时董地中学只有一个教师办公室,有29名教师)查看,然后到校门口迎接学生。冬天的早晨,蔡阳到办公室后,还要先生碳火、抬煤灰。
蔡阳之所以到校门口迎接学生,旨在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,同时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、关爱;通过观察学生、了解学生,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,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,减少学生随意旷课、逃学的现象,为控辍保学起了很好的保障作用。当时,农村的教育教学管理,控辍保学是老大难问题。
董地中学举行交流观摩课,老师们来听蔡阳的课。蔡阳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。
有一次,董地乡人民政府安排董地中学(教师)到文阁村农户家“调星”(电视机接受信号调整),蔡阳带领教师们,原计划5天完成的工作,他们两天就干完了。蔡阳给文阁村主任留下了良好印象,迄今,他们还是好朋友。
年轻的蔡阳一边工作,一边思考,一边学习,7年时间,他唯一一次请假——且是病假!
2014年秋季学期,蔡阳来到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后,依然保持他以身作则的作风,践行他率先垂范的品格。他常常在校园里弯腰捡起一张张碎纸片……“如果二十三中每一个人都像蔡阳一样工作,二十三中的发展将会更加灿烂辉煌。”经常有老师和校领导这样评价他。
开拓创新:开启学生“一扇窗”
蔡阳也曾迷惑,作为初级中学校长,他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师放在第一位?
“我后来意识到,作为校长,我还是把老师放在第一位。”蔡阳说。其实,从蔡阳的行为中不难看出,学生和老师,他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。
在工作中,蔡阳意识到,农村部分孩子有一个倾向,父母都比较袒护,导致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性。“农村孩子,一旦丢掉‘劳’这项生存最为本质的能力,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。”蔡阳说。
董地乡盛产洋芋,每年四五月份,洋芋花开时节,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鲜花,是一道亮丽的风景。每到七八月份,乡场上随处都可见村民卖的又大又圆的洋芋,收获的喜悦,洋溢在脸上。
借助当地这种特色的农产品资源,2007年9月,董地中学创造性地举办第一届洋芋节。“人勤地不懒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”蔡阳说,“举办洋芋节,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,培养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。”
洋芋节的内容很丰富,以洋芋为食材的厨艺比赛;以洋芋为雕刻原材料,学生刻章比赛,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能力;洋芋接力赛(以洋芋为接力棒);栽洋芋比赛;洋芋接龙跳绳比赛——蔡阳说,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洋芋;还有洋芋怪的评比:学生从家里带洋芋到学校,评选出谁家的洋芋形状稀奇古怪,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。
洋芋节举行两天,第一天以趣味体育为主,第二天以厨艺比赛为主,且达到节日高潮。“虽然只是一个学校的活动,但那时候真的像过节。”蔡阳感叹。
董地中学的洋芋节举办得有声有色,后来,相邻的钟山区老鹰山小河学校与董地中学联合举办,壮大了洋芋节的声势,带动了周边学校的参与,董地中学的学生也越来越阳光。
董地中学连续举办了7届洋芋节,直到蔡阳被调离。
学校是文化之源、文明之所,尤其在农村,学校的价值尤为显著和突出。董地中学洋芋节的成功举办,贯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“生活即教育”的理念,丰富了校园生活,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,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,传承了文明,传播了文化。
“洋芋节开启了学生的‘一扇窗’。”蔡阳说,董地中学洋芋节的成功举办,为他后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想铺垫和理论基础。
锐意改革:动奶酪打破陈规
改革,只有改革,才能进步,固步自封,将会坐以待毙。
蔡阳是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人,且努力实践。
教育教学中,蔡阳尝试了“杜郎口”教学模式、“洋思”教学模式,在此基础上,蔡阳认识到,照搬是不行的,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、锐意的改革,创造出适合当地特色、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,才能取得成功。
于是,蔡阳创造了小组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:即全班分小组进行教学,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、促进。
蔡阳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探索、实验,不出所料,这一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,平均分高出其他班级十多分。
有趣的是,当时六盘水市城区一所有名的中学在“送教下乡”活动中,听了董地中学老师的一堂课后,不得不进行二次备课。
蔡阳最为大胆的是,率先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。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再“论资排辈”发放、不再打到个人账户上,而是根据多劳多得、优质优酬的原则,每学期期末全校教师全员进行绩效考核,按照考核结果将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二次发放。这一改革,充分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。
蔡阳作为校长,也不搞特殊,也作为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考核——根据制订的考核标准,校长考核副校长,副校长考核普通教师,全体教师考核校长。蔡阳最多的时候一周有9节课,担任一个年级的全部物理课程教学工作。
那时,蔡阳每月有100元的校长津贴,他也不享受,将属于自己的津贴纳入到全体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之中,校长津贴不再属于他个人,而是属于全体教师。
蔡阳之所以进行此项改革,他说,校长的作用,是用来引领、平衡教师队伍的。只有教师心态平和,在教育教学中,才不会把怨气、怒气撒给学生,才能认真负责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。
2008年,在董地中学,蔡阳还率先将“走教制”进行了改革,推行了坐班制。董地中学“走教制”的改革,在水城县开先河。
古往今来,只要改革,无论大小,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,蔡阳也不例外,他推行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、“坐班制”改革,触动了个别教师的既得利益,个别教师到教育主管部门“参了他一本”。“改革是很得罪人的事儿,但为了学校的发展,我不惜得罪个别人。”蔡阳说,“教育就是要改革创新,我不甘心墨守成规。”
蔡阳还做了大胆的尝试,将董地中学周边9个行政村村支书、主任聘为学校的名誉副校长,每个学期家长会上,学校把村支书、主任请到主席台上坐着,请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提意见和建议。这样的好处是,协调了各村参与学校的管理,对控辍保学起了很好的作用;学校工作得到了当地派出所的认可,将学校纳入重点巡逻单位;学校得到了董地乡党委、政府的大力关照,每年给予2万元的办学经费支持。董地中学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办学的新格局。
还有趣的是,上级划拨给董地中学的经费,学校都投入到教育教学设备的补充上,因此,外界还给蔡阳一个“水城县最抠门的校长”的“荣誉称号”。“一年的接待费就千把块钱。”蔡阳笑着说,“你说我不抠门么?”
蔡阳对董地中学进行一系列改革最明显的成效是,董地中学的中考成绩,超过了周边不少中学。
手记:难得的一名好老师
在校正这篇文稿之前,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周化海格外关心,他不时问起:“蔡阳老师的稿子怎么样了?”该校老师黄绍书也对笔者说:“蔡阳老师的稿子,你先发给我,我得认真看看!”
笔者和蔡阳老师的接触不多,也就三四次。但他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——为人正直,敢作敢为。
在此略举两个事例,都是笔者亲眼目睹的。
2019春季学期开学不久,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的一名老师,为了维护学生、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,与另一方发生了争执,对方报警,民警赶到现场,将该名老师带到了派出所。作为校长助理的蔡阳前去协调此事。
“你们为什么不把涉事双方都带来,只单单带我们的老师来……”蔡阳对民警说,语气不是很客气。
双方在交谈时,突然,气氛紧张起来。
“你(蔡阳)会讲得很。拿执法记录仪来!”民警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。
“我不但会讲,而且还敢讲。”蔡阳毫不示弱。
随即,有民警出来解释:“我们之所以只带你们的老师来,是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。”
最终,此事的处理结果合法合理。
还有一例。2019年4月27日,笔者作为家长参加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的临时家长会。蔡阳主持会议。他说的主题笔者简要概括为——家长应该“放手”孩子。
蔡阳说:“如果抽烟的家长叫你的孩子戒烟的话,孩子反问你一句,你就没话说。请各位抽烟的家长,把你们的烟头扔到垃圾箱,不要扔在校园的地板上,扔在地板上,还要你们的孩子来捡,你们忍心你们的孩子来捡你们扔下的烟头么?”
……
蔡阳说到主题上时,他举例——“我的孩子也在上高中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就让孩子尝了一口白酒。”顿时,很多家长显示出惊愕之色。
蔡阳话锋一转:“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亲自体验,酒这东西真不好喝,喝了难受。至今,我根本不用发号司令,我的孩子自然不喝酒,因为孩子知道,酒不好喝。”
“我知道,我们家长爱自己的孩子。我们家长要知道的是,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我们的身边,孩子长大了要去发展自己的事业,要成家立业,要独立的去面对、处理遇到的事情。现在,孩子上初中、上高中了,此时,我们家长还不放手,要到什么时候才放手?”蔡阳说道。
短短的30来分钟的临时家长会结束。家长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在家长会之前,笔者以为,蔡阳会“吹嘘”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如何如何的好。蔡阳没有,家长们自然能够体会得到、看得到。以管窥豹,可见一斑。
临时家长会结束后,不少家长是笔者的亲戚、朋友,他们对笔者说——
“蔡阳老师讲得真好。”
“难怪有那么多学生想来二十三中读书,蔡老师的一席话,就看得出这个学校不错。
“二十三中学有这样一位好老师,是学校的福,是学生的福。”
……
蔡阳取得的成绩和参加的主要活动
2000年10月,在六盘水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中,获高段三等奖;
2006年6月,被中共水城县委、水城县人民政府评为“两基”攻坚先进个人;
2008年8月,被六盘水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授予“十一五”期间第一届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“优秀学员”称号;
2009年3月,被水城县人民政府授予2005——2008三年禁毒人民战争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;
2010年5月,在六盘水市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三等奖;
2014年8月,被六盘水市教育局认定为“十二五”期间市级骨干教师;
2014年8月,参加水城县2014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,被六盘水师范学院、水城县教育局评为“优秀学员”;
2016年9月,被中共水城县委、水城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;
2016年9月,被六盘水市教育局评为“十二五”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个人;
2017年9月,被中共水城县委、水城县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